
一场用金钱换时间的战略转型正在奔驰内部大规模上演。近日有消息称,梅赛德斯-奔驰正在实施其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:截至10月20日恒运资本,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开公司。其中,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(约合人民币415万元)的补偿金。
恒运资本
这场始于今年4月的转型计划向约4万名员工开放了申请通道。尽管奔驰员工原本享有至2034年的就业保障,但公司通过极具吸引力的经济补偿方案成功说服了大量工程师、行政及IT人员自愿离职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此次补偿方案采用了精细的梯度设计,金额与职级、工龄直接挂钩,并增设了“加速奖金”鼓励员工尽快离职。这一策略不仅加速了裁员进程恒运资本,也降低了潜在的法律风险,使得许多员工在丰厚补偿面前动摇了。
对比行业标准,特斯拉中国裁员仅给“N+3”,大众中国为“N+6”,而奔驰中国区被裁员工最高能拿“N+11”。例如,一名拥有30年工龄的中层经理,遣散费可超过400万元;而普通工人也能拿到80万元左右。这场始于4月的转型计划,如今4000人离场只是开端。奔驰的目标是在2027年前通过裁员、外包和停补空缺岗位等方式,每年节省50亿欧元。
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,奔驰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加速向电气化转型,财务表现亮起了红灯。2024年财报显示,奔驰全年营业收入为1455.94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1.1万亿元),同比下降4.5%;税后净利润为104.09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789亿元),同比下跌28.4%;全年毛利率降到19.6%,是四年来首次跌破20%。与此同时,奔驰中国区销量下滑7%,纯电车型销量更是暴跌23%。
此次大规模裁员只是奔驰全球紧缩计划的一部分。早在2025年2月,奔驰就计划在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市场削减约25%的成本。梅赛德斯-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今年初曾表示,将在未来两年持续采取措施,目标是让公司更快、更精简、更强大。除了裁减行政人员,奔驰还计划减少管理职位,表明其组织架构调整不仅是简单的减员,更是对管理层级和决策效率的优化。
事实上恒运资本,奔驰的裁员并非个例。2025年初,保时捷计划裁员1900人,大陆集团两年内砍掉1万个岗位,采埃孚更是要裁掉德国本土20%员工。传统车企集体“瘦身”的根源在于新能源转型带来的阵痛。当三叉星徽摘下“燃油车国王”的王冠,转身成为智能电动赛道的“冒险者”,2025年或许将成为决定BBA生死的转折点。
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