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神经紊乱七界策略,症状主要集中在:
胁下,身体的两侧位置,少阳经的巡行位置,头部的两侧,脖子侧面。
这些症状,也可以用个治脾,调小肠经的方法。
这一路数,走的是人体中线,属于比较稳妥的打法,效果也可以。
因为,脾和胃都是功能上的,位置又比较靠上。
专业的说法就是在心下,就是胸骨下方,两肋夹角的这个三角形区域内。
很多植物神经紊乱的人,不都是在这个位置出现痞闷,疼痛吗?
植物神经紊乱,无非是这么几个阶段:
内外压力导致的少阳郁热,表现为焦虑、紧张等各种情绪问题。
热入厥阴,表现为易怒、耳鸣。
肝木犯脾土,表现为乏力、肌肉痛、汗多等等脾虚症状。
以上每个阶段都会导致失眠。
展开剩余87%等你明白了什么是少阳证,你也就明白了什么是植物神经紊乱。
西医说:
植物神经紊乱,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,症状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。
可是,他哪里知道:
这是各类邪气侵犯少阳胆腑和三焦神经网络,导致全身气机通道的少阳不畅。
所以,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才有了半表半里,沟通内外,环绕全身的特性。
少阳的胆腑受犯,为里证。
贯穿全身的三焦和神经网络,为表证。
三焦庞大,包括:
肌肉的筋膜,脏器的膜网,皮肤之下的浅筋膜,然后血管,淋巴管等管道系统,以及围绕它们的结缔组织,脂肪组织,神经组织。包括流动于内的血液,淋巴液,组织液,各种信息激素,水谷精微,氧气和二氧化碳。
所以,植物神经紊乱的人,常常又有甲状腺、乳腺、淋巴系统的各种结节问题。
我们解决少阳枢机不利,最常见的做法是用“柴胡剂”,大小柴胡汤,四逆散等等。
植物神经紊乱,最常见的是经腑同病,所以小柴胡汤加减,应用也最广。
并且,柴胡要量大。
为什么要量大?
因为,三焦庞大,量小根本无法通达全部的三焦。
柴胡、黄芩、人参、半夏、炙甘草、生姜、大枣。
首先七界策略,就是作用于能量的建中药:人参姜草枣。
姜,是太阳药。
人参、大枣、炙甘草,是太阴药。
半夏,是调湿燥的。目眩,欲呕,这都是湿。加天花粉,去半夏,就是调湿燥的。
然后,才是针对病位的药,柴胡、黄芩,把邪气从太阳经赶出去。
邪气出不去怎么办?
加桂枝。就是柴胡桂枝汤嘛。
太阴脾太虚了怎么办?
加干姜嘛,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。
为什么要用人参?
因为人参是截断向三阴传变去路的,人参可以实太阴。
如果截断不了,进入了三阴,阻碍气机,气机升降失常,就是理中汤,把中焦理通,所以叫理中汤。
植物神经紊乱,又湿又热,又有堵塞,往来寒热,咽干,口苦,目眩,胸肋苦满,脉弦。
从寒热来看,是偏热,这个热是因为不通,但又不是完全不通,完全不通人就死了。
这样七界策略一组药,就是恢复正常的流动性。
从而恢复人体的秩序,有秩序了,也就不紊乱了。虽然不治症状,但是症状自然能消除。
意思很明白,这叫做“扶正而邪自去”。
四逆散,怎么用?
四逆散的关键,是手脚冷,只有手脚冷,身体不冷,这也是流通不通畅。
四逆散最大的作用就是调节,没有提高功能,没有补充物质,没有治血,就是调节交感神经。
比方说有人用过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,这些方子哪来的?
就是从四逆散中演化来的。
还有个特别的方子,是升降散。
升降散,就是让身体重新流转的方子。这个方子有个好处,就是它这个调节,属于是个双向调节。
尤其擅长肝胆郁热,三焦不畅,脾胃停滞,气机升降失常而见心急烦躁,夜寐梦多。
等到脉不弦了,内分泌就正常了,植物神经紊乱离好也就不远了。
植物神经紊乱,可以从少阳证,发展到厥阴证。
逍遥丸,差不多就是在少阳和厥阴之间了。
你看逍遥丸的配伍,既有柴胡炙甘草的小柴胡汤,又有当归芍药散这样的理血剂,所以疏肝理气带活血就都有了,这是调理肝胆的标准做法。
然后呢,在逍遥丸这个基础上,又有很多的加减:
逍遥丸,本身就有茯苓、白术,这是调脾胃的。
如果往脾胃方向偏一点,加焦三仙,加鸡内金帮助消化,加藿香木香醒脾。
如果往解郁方向偏一点,就是加香附,加郁金,加陈皮通瘀。
如果往祛热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丹皮,加栀子,加黄连清热。
如果往滋阴方向偏的话,就是加地黄,知母,麦冬滋阴润燥。
植物神经紊乱,再往后走,就到了厥阴证,这是里虚导致的不足。
厥阴病啊,说的是人体气机的一种状态,是“阴尽阳生”。
就是阴气快没了,阳气反而比阴气更强。虽然阳气弱,但阴气更弱,人体还是相对处于阳实的状态,这样气机就更出不去了。
放到脏腑上来看,厥阴病就容易肝气不顺,横冲直撞,专业的术语叫做“肝气横逆”。
要是这横冲直撞的肝气在本经上,也可以用四逆散来治。
其实啊,如果厥阴病不那么严重,用“金铃子散”变变花样,也能解决肝气冲心的问题。
肝气横逆,不是冲本经就是冲其他脏腑,五脏都可能受害。
治疗呢,主要就是酸苦泻肝,再帮帮那些被冲的脏腑恢复正常。
植物神经紊乱在厥阴病的阶段,这种寒热错杂,在于流通性的不足。
厥阴风木的关键,就是流通。
身体局部的不流通,就会有的地方亢进,有的地方沉衰。
对于亢进的,过于散发的,我们要去收敛它。
对于沉衰的,我们要去刺激它。
所以,在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上,我们的做法是“寒热同调”。
西医内科对寒证和虚证的处理,实在太弱了。
中医里,寒热同调,伤寒论里面的方子是寒热药并用。虽然方子也没有几个,但是好用。
对于小范围的上热下寒,有各种泻心汤,半夏泻心汤,甘草泻心汤,生姜泻心汤,这针对的是胃热肠寒。
胸腔和腹腔的范围比较大的寒热错杂,胸腔热,腹腔寒,有黄连汤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。
伴有少阳证的,有柴胡桂枝干姜汤,柴胡桂枝汤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
对寒热错杂,还比较虚的人,有乌梅丸。
现代人用乌梅丸,可以把酸收的力道减轻,升发的力道加大。
因为,现在很多人,他的内里未必有那么多寒,反倒是热多。乌梅丸用了,下焦反而更热,特别是下焦湿热的状态。
那么,我们改一下乌梅丸的药物比例。
减少乌梅的剂量,加大升发的药物剂量,让人体流动起来。
这样,更有利于解决植物神经紊乱的寒热错杂。
发布于:北京市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